DNA修復技術


       DNA修復是細胞中經常運行的一種進程。它使基因組免受損傷和突變1520139169887884.jpg,因此對細胞的生存是很重要的。在人的細胞中,一般的代謝活動和環境因素(如紫外線和放射線)都能造成DNA損傷,導致每個細胞每天多達1,000,000處的分子損害。這些損害給DNA分子造成結構上的破壞,由此可大大的改變細胞閱讀信息和基因編碼的方式,其餘的損害引發在細胞基因體中的潛在有害突變,進而影響子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後的存活。因此,DNA修復必須經常運作,以快速地改正DNA結構上的任何錯誤之處。當正常修復程序失效與細胞凋亡沒有發生,則不可回復的DNA損傷可能會發生,包含了雙股斷裂與DNA與DNA交互連結。

       DNA修復的速度與許多因素有關,如細胞類型、細胞老化以及外在環境等。然而當細胞累積大量的DNA損傷老化時,DNA修復的速度下降,直至趕不上正在進行的DNA損傷的速度。這時,細胞可能遭受以下三種命運之一:

       1.不可逆的冬眠,即所謂的衰老,

       2.細胞自殺,即細胞凋亡或程序性細胞死亡,

       3.失控的細胞分裂可能導致形成腫瘤或癌。

人體中的大多數細胞先是衰老,經歷不可挽回的DNA損傷之後,走向凋亡。在這種情況下,凋亡作為「最後一招」起着防止細胞致癌而危害機體的作用。

衰老時,生物合成和物質周轉的變更使細胞的生命活動效率降低,這不可避免地導致疾病發生。一個細胞的DNA修復的能力對其基因組的完整性和此細胞甚至機體的正常功能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許多原來對預期壽命顯示出影響的基因被證實跟DNA損傷修復和保護有關。




回最頂